close
(4)9 . 國中六年級學生祥宇與父母的關係良好,常常會跟爸媽分享生活上快樂及挫折的感受,而且當同學誘惑他從事不當行為時,如抽煙、作弊,祥宇都會想到父母知道會不高興,而打消念頭。依據社會控制理論而言,是哪一「社會鍵」產生作用,抑制偏差行為的發生?
(1)參與 (2)信任 (3)抱負 (4)依附
[sol] 此題與 95教檢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Q28 相同
Hirschi〈1969:16-34〉依此提出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認為兒童及
青少年的良好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主要靠四個社會鍵〈social bonds〉要素,分別為:
附著〈attachment〉:
個體附著對其重要的人愈強,例如,父母、朋友、所摹仿的角色對象等,或是附著於團體連繫愈強,例如,家庭、學校、社團等,產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會減少
參與〈involvement〉:
指個體參與或投注於傳統或非傳統行為時間、精力和活動的密切程度越多,則從事犯罪行為時間越少
承諾〈commitment〉:
指在傳統社會裡已有的投資,這些投資可以是各種形式,如教育程度、好的名譽,或者是開一家公司等。在傳統社會擁有承諾愈多的人,若從事偏差行為被捉到時的損失也愈大
信仰 (belief):
指個體相信社會規範的公正性,如果個體越相信社會規範,就越會有服從社會規範的道德義務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