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1. |
上下兩代從事的工作在職業階層體系中隸屬於同一階層。下列哪項是描述此種現象? (A)領域再製 (B)技術再製 (C)階級再製 (D)文化再製 |
|||||||||||||||||||
A |
2. |
王老師的教育理念強調如何輔導學生追求幸福人生,並注重良好習性的養成。這種觀念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倫理學的立場? (A)德行論 (B)效益論 (C)義務論 (D)關懷倫理學 |
|||||||||||||||||||
B |
3. |
行為學派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獎懲,增加或減少學生在某項行為出現的機率。下列哪些敘述是行為學派的理念落實於教學現場的操作方式? 甲、以代幣的方式,透過分組加分,進行教室的經營管理 乙、瞭解學生的成就取向動機歸因,幫助輔導知能 丙、以編序教學法的理念,分析學生的困難,逐步訓練 丁、以同理的方式,瞭解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 (A)只有甲 (B)只有甲、丙 (C)只有甲、乙、丙 (D)甲、乙、丙、丁皆是 |
|||||||||||||||||||
D |
4. |
根據伍茲(P. Woods)的看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因面對來自各方的約限,會運用其創造力,發展一套「生存策略」。當教師採取「保持忙碌,眼不見心不煩;或儘自講課、磨蹭時間;或與學生聊天、講故事,但不上課」。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策略? (A)迴避 (B)協商 (C)社會化 (D)職能治療 |
|||||||||||||||||||
A |
5. |
教育部於民國103年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有關國民基本教育方面,下列何者非其推動的策略? (A)落實社會教育功能 (B)強化教保服務品質 (C)增進校長領導效能 (D)建置教育溝通平臺 除BCD以外,尚有精進教師專業素質、深化12年國教、落實家庭教育功能 |
|||||||||||||||||||
C |
6. |
反省思維的教導乃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下列何者不是杜威(J. Dewey)所謂反省思維的五大步驟之一? (A)假設 (B)推理 (C) 動機檢驗 (D)行動檢驗 聯想→理智化→假設→推理→實際或模擬驗證 |
|||||||||||||||||||
D |
7. |
我國已經正式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有關其內涵特色,下列何者正確? (A)義務及免費 (B)強迫及免費 (C)義務及免學雜費 (D)非義務及以免學費為主 |
|||||||||||||||||||
C |
8. |
直接教學法被視為是有效的學科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包括哪些細節? 甲、設定學習目標 乙、複習先備知識和技能 丙、提供示範、模仿和舉例說明 丁、分組合作學習 戊、評量學生表現並提供回饋 (A)只有甲、丙、丁 (B)只有甲、乙、丙、丁 (C)只有甲、乙、丙、戊 (D)甲、乙、丙、丁、戊都是 |
|||||||||||||||||||
B |
9. |
從小明的文雅行為舉止可推測其出身背景,這屬於下述何種理論? (A)工具論 (B)習性論 (C)文憑主義 (D)功績主義 |
|||||||||||||||||||
D |
10. |
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再提醒學生要講清楚自己的意思,且經常請學生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洪老師的做法所隱含的教育觀,比較偏向下列何種主義或學派? 觀念分析→倫敦學派 (A)存在主義 (B)後現代主義 (C)法蘭克福學派 (D)觀念分析學派 批判理論→法蘭克福 |
|||||||||||||||||||
D |
11. |
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B. Obama)提出「力爭上游計畫」(Race to the Top, RTT),下列何者不是其計畫中四個具體領域? 將權力下放至各州或教育學區 (A)採用學業評量與標準 (B)招募和維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C)建立追蹤學生學業情況的資料庫系統 (D)擴張教育部對國家教育法制的管控權 |
|||||||||||||||||||
B |
12. |
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之規定,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為教育人員;其已任用者,應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或免職,下列何者錯誤? (A)偽造、變造或湮滅他人所犯校園毒品危害事件之證據,經有關機關查證屬實 (B)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認有性侵害行為之可能者 (C)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且情節重大 (D)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度發生校園性侵害事件;或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他人所犯校園性侵害事件之證據,經有關機關查證屬實 |
|||||||||||||||||||
A |
13. |
某縣市的學習障礙的鑑定基準是成就跟智力的差距達到1.5個標準差。智力的定義是魏氏智力測驗的全智商,成就測驗為各式閱讀能力測驗。假設甲、乙、丙、丁四個學生全智商皆為100,下面哪個學生達到鑑定基準,有可能被判斷為學習障礙學生? Z=-1 PR=16 Z=-1.5 T=35 甲生:某閱讀理解測驗的PR值為2 乙生:某閱讀理解測驗的PR值為20 丙生:某閱讀能力測驗的T分數為38 丁生:某閱讀能力測驗的T分數為48 (A)只有甲生 (B)只有甲生、丙生 (C)只有甲生、乙生、丙生 (D)全部都符合 |
|||||||||||||||||||
B |
14. |
班度拉(A. Bandura)社會認知理論中主張影響自我效能最重要的訊息來源為下列何者? (A)模仿 (B)精熟經驗 (C)替代經驗 (D)社會說服 |
|||||||||||||||||||
B |
15. |
小智是五年級的男生,外向、愛熱鬧、喜歡交友;然而他六年級的親哥哥卻十分害羞,只喜歡安靜地做些靜態的活動。這兩兄弟在個性上的差異,從現代的遺傳學理論而言,最可能被接受的解釋是下列何者? (A)他們雖然共同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對待哥哥的方式明顯與對待弟弟的方式不同 (B)不同的基因使他們各自探索不同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又進一步影響他們各方面的發展 (C)親兄弟間的特質應該有極高的相似性,可能是基因突變的現象而導致不同的表現型態 (D)他們的遺傳基因源自相同父母,但缺乏與其他家人分享的特殊環境與生活經驗,造成他們在個性及行為上的差異 |
|||||||||||||||||||
BC |
16. |
國小高年級女學生很有可能進入青春期,下列何者不屬於青春期的第二性徵? (A)乳房成長 (B)身高陡增 (C)月經來潮 (D)腋毛出現 |
|||||||||||||||||||
B |
17. |
皮亞傑(J. Piaget)認為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僵硬思考(rigidity thought),不包括下列何種認知特徵? (A)集中化(centration) (B)自我中心(egocentrism) (C)無法進行可逆性思考(reversible thinking) (D)只注意狀態(states)而忽略了過程(process) |
|||||||||||||||||||
A |
18. |
下列何者是史坦伯格(R. Sternberg)智力理論與傳統智力理論的不同之處? (A)提出經驗智力的概念 (B)以智力測驗評量智力 (C)強調智力高低受遺傳影響 (D)提出音樂與人際關係等特殊才能 |
|||||||||||||||||||
A |
19. |
小天聽到姊姊說:「學校今天打預防針,好多人在健康中心排隊,我的手臂好痛。」之後,馬上推論姊姊因為打了預防針而手痛。這樣的能力較符合下列何者? (A)語意整合(semantic integration) (B)後設語言覺察(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C)社會語言知識(sociolinguistic knowledge) (D)指示溝通技巧(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
|||||||||||||||||||
D |
20. |
「外界的語言刺激」不足以構成語言學習的充份且必要條件,個體還應具備先天的機制,才能解釋語言習得的現象。此較屬於下列何種觀點? (A)社會學習 (B)認知學習 (C)操作制約學習 (D)語言習得機轉 |
|||||||||||||||||||
A |
21. |
小翰遇到挫折通常就會放棄,面對新的任務也不敢嘗試,他的父母想要增強小翰接受挑戰的動機,下列何者是最好的做法? (A)對小翰的成功表現加以鼓勵,但對他的失敗不加以苛責 (B)小翰表現好時,回應盡量淡然,使他覺得「做得到」是自己的本分 (C)對小翰的作業嚴格監控,要求盡善盡美,使他習慣為達成高標準而努力 (D)小翰有好成績時獎勵他,成績不好時處罰他,藉此要求下次有更好的表現 |
|||||||||||||||||||
B |
22. |
六至八歲兒童在知覺他人、描述他人時,較常採取的觀點是下列何者? (A)角色取替(role-taking) (B)行為比較(behavior comparisons) (C)心理內涵(psychological constructs) (D)心理比較(psychological comparisons) |
|||||||||||||||||||
C |
23. |
六年級的小美告訴同學,她在網路上認識一位網友,親密交往了六個月,最近被父母發現,禁止她繼續與網友聯繫,她很痛苦,因此打算要與網友私奔逃家。同學知道後告訴輔導老師。當輔導老師知道小美有私奔的念頭,基於輔導倫理的相關規定,輔導老師該如何做? (A)不告訴小美的父母,私下找小美了解狀況輔導她 (B)先找小美了解狀況,再決定是否告訴小美的父母 (C)把這件事告訴小美的父母,共商對小美的輔導對策 (D)先不告訴小美的父母,與導師共商對小美的輔導對策 |
|||||||||||||||||||
C |
24. |
小華面對下一週的段考,感到緊張與害怕,於是他採取提早讀書、專心用功的方式來面對,這是採取何種因應策略? (A)情緒中心 (B)情境中心 (C)問題中心 (D)認知中心 |
|||||||||||||||||||
A |
25. |
小明在多次學習失敗後,被老師認定為天資不好。根據歸因理論,老師最可能對他做了下列何種歸因? (A)內在─穩定 (B)內在─不穩定 (C)外在─穩定 (D)外在─不穩定 |
|||||||||||||||||||
C |
26. |
小美在班上經常騷擾同學,被老師處罰時總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根據阿德勒學派的觀點,小美的行為動機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報復(revenge) (B)我不行(inadequacy) (C)引起注意(attention-getting) (D)權力抗爭(power-struggling) |
|||||||||||||||||||
C |
27. |
王老師教導小雯覺察出扭曲與導致功能障礙的想法,並觀察和監控自己的負向「自動化思考」,將負向的「自動化思考」修正為合理的想法。此種作法較屬於下列哪一取向的主張? (A)現實治療 (B)完形治療 (C)認知治療 (D)個人中心治療 |
|||||||||||||||||||
A |
28. |
五年級的小明,成績中等,看到人不會主動打招呼,多以「喂」稱呼別人,很少主動跟人聊天。他喜歡自己一個人看海洋生物百科全書,若有人和他聊起海中生物,他則充滿興趣、滔滔不絕。試問小明較可能有哪方面的狀況? 社會情緒發展遲緩的孩子(例如:自閉症、亞斯柏格症、過動兒) (A)社會情緒 (B)智能不足 (C)社交焦慮 (D)注意力缺陷 |
|||||||||||||||||||
D |
29. |
依據三級輔導模式,各縣市主要提供學生三級「處遇性輔導」的機構或單位為何? (A)地區教學醫院 (B)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C)各級學校輔導處(室) (D)教育局(處)之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
|||||||||||||||||||
B |
30. |
下列何種學習輔導措施較契合「場地依賴型」的學生? (A)增強學生對外在訊息刺激的敏感程度 (B)協助降低學生所處環境對其干擾的程度 (C)增強學生深思熟慮的習慣以降低其衝動習慣 (D)協助降低學生的個人主義傾向,以增強合作學習效果 |
|||||||||||||||||||
B |
31. |
在團體進行中,小強以挑戰的口吻對領導者說:「這裡好無聊,可不可以做些有趣的活動啊?」領導者應如何回應較恰當? (A)你以為團體那麼好帶嗎? (B)有沒有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C)請你告訴我,你希望我能做什麼? (D)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感受,可是別人沒有抱怨啊! |
|||||||||||||||||||
D |
32. |
下列哪一種測驗適用於學齡期兒童的團體施測? (A)生涯興趣量表 (B)戈登人格剖析量表 (C)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D)瑞文氏圖形推理測驗 |
|||||||||||||||||||
D |
33. |
課程設計的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最主要的差異在於下列何者? (A)目標模式重視目標,過程模式則沒有目標 (B)目標模式採用行為目標,過程模式採用表意目標 (C)目標模式重視總結性評量,過程模式重視診斷性評量 (D)目標模式預設學習結果,過程模式在過程中形成學習結果 |
|||||||||||||||||||
A |
34. |
有關潛在課程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潛在課程是教師和學生無法察覺的 (B)老師的身教屬於潛在課程的一部份 (C)潛在課程的處理,需尋找潛在課程的來源 (D)潛在課程的出現可能是無意、未經設計的 |
|||||||||||||||||||
D |
35. |
歷次的小學課程改革,總有學科專家大聲疾呼學科教學時數不足,甚至要求增加學習內容,以致可能造成學生學習超載的現象。為了解決上述爭議,學科專家應優先思考下列哪一個問題? (A)學好這門學科可以從事哪些行業? (B)這一門學科包含哪些概念或原理? (C)這門學科的專家需要了解哪些概念和方法? (D)對一般人而言,這一門學科可以帶來哪些助益?
|
|||||||||||||||||||
C |
36. |
有關教師「實務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性質的敘述,下列何者較為正確? (A)將教學知識視為知識庫 (B)重視學校環境條件的完備 結合理論知識與實務經驗、個人特質 (C)強調教師個人經驗的累積 (D)以學習績效為教學的宗旨 目的在解決實際的問題,並使教學順暢 |
|||||||||||||||||||
A |
37. |
下列何者為批判思考教學的原則? (A)重視學生的多元觀點 (B)強調個別、獨立的力量 (C)強調教導學生線性思考 (D)教學成效可以在短期內達成 |
|||||||||||||||||||
B |
38. |
有關多元智慧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智慧是可以被教導、被發展的 (B)社會文化不會對智慧優勢產生影響 (C)智慧的種類會隨著人類文明而演化 (D)每個人都會依情境而運用不同的智慧 |
|||||||||||||||||||
C |
39. |
有關學習共同體的敘述,下列何者較為正確? (A)強調校長公開授課 (B)重視學生異質分組 (C)重視教師備課與議課 (D)座位須排列成U字型 |
|||||||||||||||||||
B |
40. |
下列何者較不是補救教學中教師常遇到的問題? (A)缺少適當的補救教材 (B)政府投入的資源不足 (C)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 (D)學生的個別差異太大 |
|||||||||||||||||||
D |
41. |
王校長想邀請外部專家參與學校的課程評鑑,在課程發展委員會上許多教師反對此做法。他們認為每學期末教師們都會填寫課程的自我檢核表,這份資料就能幫助教師們改善課程,也就達到課程評鑑的目的了;外部專家雖然可以指出學校課程的優缺點,卻無法提供可行的建議。 以上教師所陳述的意見中,顯現出哪些錯誤的課程評鑑觀念? 甲、形成性評鑑與總結性評鑑一樣重要 乙、外部評鑑人員無法了解學校課程的特點 丙、教師對課程的自我檢核就等於課程評鑑 丁、評鑑是為了改善課程,因此不必進行價值判斷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
|||||||||||||||||||
D |
42. |
艾斯納(E. Eisner)批評行為目標侷限了課程的可能性,於是主張在設計課程時應以表意目標取代行為目標。下列哪一個目標較符合艾斯納的主張? 僅敘述程序及原則,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A)培養觀察與紀錄的能力 (B)了解欒樹是先開花而後結果 (C)正確畫出欒樹花朵的形狀與顏色 (D)觀察並紀錄欒樹開花結果的過程 |
|||||||||||||||||||
C |
43. |
.阿明喜愛運動,同時也是校隊代表。阿明經常因為吃早餐而延誤練球時間,體育老師告訴阿明吃完早餐立刻運動有害健康,因此要他在旁邊等候30分鐘才可以參與練習。阿明對此感到很失望。經過一段時間,阿明養成準時吃早餐的習慣。體育老師的這種處理方式較屬於下列何者? (A)增強 (B)消弱 (C)邏輯後果 (D)嫌惡刺激 |
|||||||||||||||||||
D |
44. |
下列題型中,何者命題的取材最受限制? (A)是非題 (B)單選題 (C)多選題 (D)配合題 |
|||||||||||||||||||
C |
45. |
下表是預試樣本高分組和低分組(各100人)在某試題四個選項的選答人數,*代表正確答案。關於本題特性的敘述,下列何者較不適切?
(A)本題的難度適中 (B)本題的鑑別力偏低 (C)選項B不具誘答力 (D)選項C可能需要修改 |
|||||||||||||||||||
C |
46. |
周老師發現小明的違規行為時,並不直接施以懲罰,而是要求他提出並執行改善計畫,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此作法較屬於下列何種原理的應用? 現實、責任、意識 (A)系統減敏 (B)果斷訓練 (C)現實治療 (D)團體動力 |
|||||||||||||||||||
A |
47. |
張老師新接一個班級時,發現班上有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學生。張老師應採取下列何種作法較為適切? (A)給予適度的離座機會 (B)減少公共服務的機會 (C)限制活動空間以避免分心 (D)將座位安排在教室最後方
|
|||||||||||||||||||
B |
48. |
有關處理霸凌事件的態度,下列何者較為適切? (A)將施暴者視為學習動機不佳的學生 (B)霸凌事件的處理要有成人或教師的介入 (C)學生在校受到霸凌也是一種學習成長的機會 (D)受害者不理會施暴者,施暴者的行為就會停止下來 |
|||||||||||||||||||
B |
49. |
有關「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重視形成性評量 (B)目的在檢視學習結果 (C)協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D)強調評量是教學的一部分 |
|||||||||||||||||||
A |
50. |
有關學生問題行為的處理,下列何種作法不是「我-訊息」理念的應用? (A)告訴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B)說出教師具體受到的影響 (C)行為改變的方式由學生決定 (D)向學生表達教師對該行為的感受 |
- Jul 24 Fri 2015 20:51
104 中區 國小教育試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