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中小學透過班會培養學生自治能力,這是屬於教育的何種功能? (1)政治功能(2)經濟功能(3)社會功能(4)文化功能 |
4 |
2 |
高級中學依學生性向採文理分組,以便準備大學入學考試,這是屬於教育的何種功能? (1)統整(2)試探 (3)選擇 (4)分化 |
2 |
3 |
小明因為怕被處罰而準時交作業,請問他屬於皮亞傑(J. Piaget)道德發展階段論的何階段? (1)無律階段(2)他律階段(3)準自律階段(4)自律階段 |
4 |
4 |
下列有關學校教育的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1)學校教育即知識教育(2)學校教育即升學教育 (3)學校教育即考試教育(4)學校教育即正式教育 |
# |
5 |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J. F. Herbart)所創五段教學法,依序是預備、提示、聯合、概括以及那一項? (1)分析(2)解釋(3)應用(4)評鑑 |
|
|
送分,其實五段教學法是戚勒及萊茵,第五項是應用 |
2 |
6 |
早期教育社會學直到1960年代,其研究主題仍偏重於: (1)微觀的研究(2)鉅觀的研究(3)解釋的方法(4)質的方法 |
|
|
巨觀(重視量的研究) 19th末~1950 年代:規範性教育社會學 1950 年代~1970 年代:驗證性教育社會學 |
4 |
7 |
羅馬時期的教育強調下列何項目的? (1)培養自由人(2)培養具備民主素養人才 (3)培養具備想像力人才(4)培養雄辯人才 |
4 |
8 |
下列何者屬於教育的「內在目的」? (1)教育開發人力資源(2)教育培養健全國民 (3)教育適應社會需要(4)教育促進自我實現 |
4 |
9 |
下列何項是我國憲法第158條所揭示的教育文化任務之一? (1)傳統藝術(2)創新發明(3)社會正義(4)自治精神 |
|
|
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 學及生活智能。 |
1 |
10 |
羅馬七藝裡的「四藝」是指: (1)算術、幾何、天文與音樂(2)數學、理化、希臘文與天文 (3)數學、物理、藝術與神學(4)數學、化學、藝術與神學 |
|
|
前三藝為【文法、修辭、邏輯】;後四藝為【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
2 |
11 |
原住民族教育法的立法主要依據是: (1)教育基本法第2條(2)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 (3)國民教育法第4條(4)特殊教育法第1條 |
|
|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之規定,政府應依原住民之民族意願,保障原住 民之民族教育權,以發展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文化,特制定本法。 |
1 |
12 |
下列何者屬於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的保健因素? (1)薪資(2)工作本身(3)成就感(4)升遷 |
|
|
保健:組織的政策與管理、指導技巧、薪資、人際關係、工作環境 激勵:成就感、賞識、工作本身、升遷、責任感 |
3 |
13 |
下列何者並非混沌理論對於教育行政人員的啟示? (1)要有「落葉知秋」的敏感性(2)注意回饋機制的運用 (3)小地方不必太在意(4)關注潛藏於臺面下的人事物 |
|
|
混沌理論四大要點耗散/蝴蝶/吸引子/回饋 |
4 |
14 |
在教育行政理論的演進上,下列何者屬於較為早期發展的模式? (1)混沌模式(2)開放系統模式(3)自然系統模式(4)理性系統模式 |
|
|
理性→自然→開放→非均衡 |
3 |
15 |
那一種決定模式認為:決定的形成係由某一群鬆散結合的決定參與者,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某一行動方案恰巧適合於某一問題解決,就做了決定? (1)政治模式(2)漸進模式(3)垃圾桶模式(4)理性模式 |
3 |
16 |
下列那一個國家擁有軟性的聯邦體制,聯邦政府控制教育的力量甚微: (1)法國(2)英國(3)加拿大(4)日本 |
1 |
17 |
下列何者是不適當的衝突處理策略? (1)採取秘密處理之手段(2)建立高層次的目標 (3)重新設計組織的結構(4)設法擴大組織的資源 |
4 |
18 |
建立書面檔案制度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1)使組織的行動前後一致(2)使組織的經驗能傳承 (3)使日後有案可稽(4)避免組織人力閒置 |
2 |
19 |
透過「領導者行為描述問卷」(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所測量的行為層面主要包括下列那二層面? (1)責任、能力(2)倡導、關懷(3)特質、行為(4)任務、責任 |
4 |
20 |
關於組織氣氛與組織文化間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較適切? (1)二者沒有差異,都是組織的基本假設、信仰與價值觀 (2)二者沒有差異,都是個人對組織活動的知覺 (3)組織氣氛係指組織的基本假設、信仰與價值觀,而組織文化則是面對組織氣氛時個人的知覺 (4)組織文化係指組織的基本假設、信仰與價值觀,而組織氣氛則是面對組織文化時個人的知覺 |
|
|
組織氣氛=組織氣候(climate):知覺、範圍小、量的研究取向、心理層面 組織文化(culture):價值、符號、範圍大、質的研究取向、科際整合 |
2 |
21 |
21 英國課程學者史點豪思(L. Stenhouse)所發展出來的課程設計模式,是那一種模式的典型代表? (1)目標模式(2)歷程模式(3)情境模式(4)學術模式 |
1 |
22 |
泰勒(Ralph W. Tyler)提出一套基本原理,簡稱「泰勒法則」或「泰勒理論」,其中所提到的第一個課程設計的問題是? (1)學校應達成那些教育目標? (2)要提供那些學習經驗才能達成目標? (3)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習經驗? (4)如何確定這些教育目標已經達成? |
2 |
23 |
下列何者不是九年一貫課程的主要精神? (1)教師發揮專業自主精神(2)由課程設計專家掌控 (3)學校本位(4)以學生為中心 |
4 |
24 |
強調課程評鑑要以整個實際現象為範圍,而不只是評鑑所預設的目標範圍。此種評鑑觀點屬於: (1)目標導向的評鑑(2)過程評鑑(3)結果評鑑(4)不受目標約束的評鑑 |
2 |
25 |
在一個以「夏季」為主題的課程內容中,涵蓋了節氣與氣候、夏天裡的活動等,這些學習內涵在課程組織原理中,稱為: (1)組織中心(2)組織要素(3)組織網絡(4)組織目標 |
|
|
課程組織要素就像紡織品的縱線和橫線一樣,把各種課程教材和教學活動銜接起來,成為有機的組織。課程要素是課程的深層結構,常說到的課程組織要素包含概念(concepts)、技能(skill)、價值(values),等三種 |
2 |
26 |
下列所述,何者非人本心理學的教育見解? (1)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中心(2)教師是班級經營的操縱者 (3)學習是學生個人知覺改變的歷程(4)以學生自我發展為行為的動機 |
3 |
27 |
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自由創作以完成其作品,這是從那一個方向所提出來的引起學習動機的策略? (1)維持學生對成功的期望(2)提供外在性誘因 (3)激發內在性動機(4)建立先前條件 |
3 |
28 |
「能摘要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蓋聶(R. M. Gagné)主張的那一種學習結果? (1)心智技能(2)語文知識(3)認知策略(4)動作技能 |
|
|
Gagné蓋聶 五大教學目標 = 學習結果 learning outcomes 1. 語文資料 : 寫名字 記電話 2. 知識技能 : 心智技能 運用語文資料產生概念原則 3. 認知策略 : 思考方法 運用知識技能產生概念思考 4. 態度觀念 : EX: 看到紅燈就停車 看到老弱婦孺就會讓座 5. 動作技能 : EX: 精熟打籃球的技巧 |
4 |
29 |
「兒童能對抽象的、假設的情境進行邏輯思考」,是屬於皮亞傑(J. Piaget)主張的那一種認知發展階段? (1)感覺動作期(2)具體運思期(3)前運思期(4)形式運思期 |
1 |
30 |
下列何種教學法屬於行為學派學習理論的應用? (1)編序教學法(2)合作學習法(3)講述教學法(4)發現教學法 |
2 |
31 |
31 「所有的學習者都可以達到某種學習成就,只是每個人需要的學習『時間量』不同。」這種觀點是屬於那一種教學法? (1)討論教學法(2)精熟教學法(3)講述教學法(4)探索發現教學法 |
2 |
32 |
何者不屬於馬斯洛(A. Maslow)需求理論中的需求層次? (1)生理需求(2)生涯需求(3)尊重需求(4)自我實現需求 |
3 |
33 |
鍾老師請學生比較和說出注音符號「ㄅ」和「ㄆ」的不同,這是下列何種學習? (1)概念學習(2)原則學習(3)辨別學習(4)事實學習 |
2 |
34 |
下列何者屬於認知教學目標的應用層次? (1)能正確說出春秋五霸的名字(2)能使用教過的英語字彙造句 (3)能判斷每段課文的主要重點(4)能評論一篇文章的優缺點 |
2 |
35 |
王老師請學生寫心情日記,表達內心思考和感受的歷程,這是多元智能中的那一種智能? (1)人際智能(2)內省智能(3)肢體動覺智能(4)自然觀察者智能 |
2 |
36 |
維果茲基(L. Vygotsky)提出學習者自己獨自完成,與由能力更高者加以協助完成,兩者之間的差距,這是下列那一項概念? (1)鷹架構築(2)近側發展區(3)自我調整(4)前導組織 |
2 |
37 |
依據皮亞傑(J. Piaget)的理論,多數國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處於那一個時期? (1)感覺動作期(2)具體運思期(3)形式運思期(4)前運思期 |
3 |
38 |
方老師請學生養成PQRST讀書法,其中P(preview)代表預習,Q(question)代表提問題,R(read)代表閱讀,T(test)代表測驗,S代表下列那一項? (1)自我比較(2)自我統整(3)自我複述(4)自我分析 |
|
|
SQ3R :瀏覽(Survey) (Question) (Read) 記誦(Recite) 複習(Review) SQ4R : 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late、Review 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se、Review 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flect、Review OK4R :瀏覽(Overview) (Key idea) Read 回憶(Recall) Reflect Review PQ4R :預覽(Preview) Question Read 反思(Reflect) Ricite Review PQRST: (Preview) Question Read 自我重述(Self-recitation) 測試(Test) |
1 |
39 |
諮商師在進行團體輔導時,引導成員開放並與其他成員溝通,界定有意義的目標。這是運用那一種技術? (1)催化(2)澄清(3)給回饋(4)面質 |
2 |
40 |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應用在情緒和行為困擾問題的處理流程為何?①辯駁 ②代表引發的事件 ③個案所持信念 ④辯駁效用 ⑤代表情緒和行為的反應 (1)①②③④⑤ (2)②③⑤①④ (3)③④⑤②① (4)④⑤③①② |
3 |
41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各類科之考試科目除教育專業科目外,另其中一共同考科是: (1)電腦能力測驗(2)數學能力測驗(3)國語文能力測驗(4)英語能力測驗 |
3 |
42 |
依師資培育法用詞定義,師範校院、設有師資培育相關學系或師資培育中心之大學稱為: (1)師範大學(2)教育大學(3)師資培育之大學(4)師範教育大學 |
3 |
43 |
那一位學者指出,專業一方面是社會認同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個體卻因所屬的社會地位,加諸對自我的認同,因此,專業是個體在工作與自我層面追求的象徵目標? (1)派深思(T. Parson) (2)艾伯(M. Apple) (3)休斯(E. C. Hughes) (4)艾略特(J. Elliott) |
2 |
44 |
加拿大亞伯達省針對職前教師、教師認證、教師評鑑和教師專業發展設置的標準依據稱之為: (1)教師品格標準(2)優質教學標準 (3)教學創新標準(4)教學統整標準 |
2 |
45 |
下列何者屬於非機率抽樣? (1)系統抽樣(2)滾雪球抽樣(3)叢集抽樣(4)分層抽樣 |
|
|
隨機:簡單、分層、叢集(區域)、系統抽樣 非隨機:立意(判斷)、雙重、滾雪球、配額抽樣 |
3 |
46 |
下列何者是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 (1)實驗效應(2)抽樣限制(3)樣本流失(4)研究主題 |
|
|
強亨利效應 = 約翰亨利效應 = John Henry effect 控制組的受試者表現超出一般水準以上,影響內在效度 影響內在校度的因素: 1.成熟 2.同時事件 3.測驗經驗 4.測量工具的變化 5.統計迴歸現象 6.選樣偏差 7.受試者流失 8.選擇與成熟的交互作用 9.強亨利作用 10.怨恨性怠工 11.實驗處理的擴散 |
4 |
47 |
下列何者屬於操作型定義? (1)挫折是當個體遇到困難而不能達成目標的心理狀態 (2)學習是指經由練習而產生較為持久的行為改變之歷程 (3)有效教學是指能提升學生學業成就之教學 (4)智力是指受試者在比西智力測驗上所得的分數 |
|
|
操作性定義 (operational definition): 研究者提出研究假設後,為研究而賦予構念各向度之可衡量項目,對研究變項或名詞提出一種可以測量、量化、具體、可重複試驗的基本說明與解釋,亦即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
1 |
48 |
將質性資料分解、檢視、比較、概念化和範疇化的過程,是屬於紮根理論的何種編碼方式? (1)開放性編碼(2)主軸編碼(3)選擇性編碼(4)轉譯編碼 |
|
|
□開放性編碼(open coding) 對於觀察筆記或者深度訪談稿所出現的任何可以編碼的片語或段落於予概念性標籤 □主軸編碼(axial coding) 重新閱讀前面這幾次的訪談稿,尋找和這些主要範疇有關的段落,加以編碼作為這些主要範疇的屬性或面向 □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coding) |
4 |
49 |
下列何者是培根所倡導「新工具」的方法? (1)三段論式(2)辯證法(3)演繹法(4)歸納法 |
|
|
《新工具》(Novum Organum):培根F.Bacon |
4 |
50 |
下列關於觀察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1)察看校園中菸蒂的多寡以推知學生抽菸的情形,此為直接觀察 (2)著名的「街角社會」一書,探討青少年幫派的社會結構與行為,採用間接觀察法 (3)觀察教師發問的問題性質屬於那一種認知層次,此為評鑑性觀察 (4)觀察並記錄教室中師生互動的實際過程,此為描述性觀察 |
|
|
參與觀察的早期經典 •馬凌諾斯基(Malinowski):《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對Trobriand Island)的研究) •W. F. Whyte:《街角社會》(Street Corner Society) •L. Humphreys:《茶室交易》(Tearoom Trade) |
- Jul 23 Mon 2012 12:10
100地方特考五等 教育行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