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
26. |
教學八大原則中,旨在培養群性的教學原則是 (A)同時學習 (B)類化 (C)自動 (D)社會化 原則。 |
|
|
關鍵字:群性 |
A |
27 |
We teach subjects(學科教材), not children。以上命題是屬於 (A)重釋明性輕覺知性 (B)重覺知性輕釋明性 (C)釋明性與覺知性並重 (D)以上皆非 的教學方法。 |
|
|
教學三大規準: 合目的性purposiveness:指教學活動都是有意向的、有計畫的與有目的的活動。 合釋明性indicativeness:對於每一單元的的教學,應有明確的意圖。 合覺知性perceptiveness:教師應顧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意願。 |
B |
28 |
學好是學,學不好也是學;教好是教,教不好就不是教,以上命題是強調教學的 (A)認知性 (B)價值性 (C)自願性 (D)以上皆非 的教學規準。 |
|
|
Peters的教育三大規準:合認知(真)、合價值(善)、合自願(美) |
A |
29 |
小佳看見所有四隻腳的動物都叫「狗狗」,從皮亞傑(Piaget)的理論來看,這種現象稱之為? (A)同化 (B)調適 (C)平衡化 (D)組織。 |
|
|
關鍵字:所有四隻腳的動物都叫狗狗 類似題:依皮亞傑(J. Piaget)的看法,不管狗為何種顏色或品種,兒童都知道那是狗,這是何種認知的功能?(A)組織 (B)同化 (C)調適 (D)平衡 |
D |
30 |
全國教師會爭取成立工會,其用意旨在爭取勞動三權,下列那一權不是所謂的勞動三權? (A)團結權 (B)協調權 (C)罷工權 (D)參與權。 |
|
|
勞動三權:爭議權、團結權、協商權 爭議權又稱罷工權,協商權又稱交涉權 |
C |
31 |
關於直接教學法的敘述,下列中哪幾項是正確的?甲、陳述學習目標,將學生引導至即將進行的授課;乙、複習先備知識和技能;丙、呈現新教教材;丁、分組討論;戊、提供練習的機會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戊 (C)甲乙丙戊 (D)乙丙丁戊。 |
|
|
(1)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訂定系統的教學計畫、仔細地選擇教學目標 (2)強調分散式的教學,採用多單元活動設計方式進行小步驟的教學 (3)教學生認識一樣東西或一個概念時範例的選擇宜提供正例和負例 (4)強調錯誤修正、診斷補救的方法,以及先備技巧的重要性 |
B |
32 |
嚴老師在進行學科教學時,每週均安排一次小考,進行有系統的持續性評量,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請問嚴老師是採取哪一類型的評量? (A)安置性評量 (B)形成性評量 (C)總結性評量 (D)動態性評量。 |
|
|
關鍵字:每週、持續性、瞭解學生學習情形 |
B |
33 |
柏拉圖(Plato)曾用「洞穴」的寓言來說明知識、真理不能靠表象的感官經驗,其知識論立場是屬於下列何種理論? (A)唯實主義(realism) (B)觀念論(idealism) (C)實用主義(pragmatism) (D)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
|
|
觀念論(=觀念主義=理性主義): Socrates、Plato、Aristotle、Augustine奧古斯丁、笛卡爾、、Hegel黑格爾 |
C |
34 |
課程改革爭執的焦點如果是科目、時數與課程內容,這類的爭論,主要是秉持那一種課程觀? (A)課程即經驗 (B)課程即目標 (C)課程即學科 (D)課程即計畫。 |
|
|
關鍵字:科目、時數與課程內容 |
C |
35 |
所謂的「揠苗助長」是指在教養過程中忽略下列何種因素? (A)環境 (B)遺傳 (C)成熟 (D)學習。 |
|
|
揠苗助長 古時宋國人因他種的苗未長高,而用手將它拉高,結果苗卻反而枯死了。典出孟子˙公孫丑上。比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
C |
36 |
九年一貫課程中,哪一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時數配置百分比最多? (A)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B)數學學習領域 (C)語文學習領域 (D)社會學習領域。 |
|
|
七大領域中,英文和健體都是三階段,其他是四階段 語文領域課程時數占20~30%,其他領域皆是10~15% |
C |
37 |
小瑩因得到讚美而努力用功讀書,但是後來老師的讚美越來越少,甚至沒有。結果小瑩努力用功唸書的行為也逐漸減少,此現象稱為: (A)類化 (B)塑造 (C)消弱 (D)辨別。 |
|
|
關鍵字:老師的讚美越來越少,努力用功念書的行為也逐漸減少 |
A |
38 |
下列成語的解釋或應用,何者最為適當? (A)「三人行,必有我師」說明社會學習的重要性 (B)「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強調環境的重要性 (C)「孟母三遷」說明遺傳對學習的重要性 (D)「殺雞儆猴」闡釋親身經驗是學習的必要過程。 |
|
|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遺傳 孟母三遷→環境 殺雞儆猴→社會學習,此為觀察學習的替代增強 |
C |
39 |
美國學者蓋聶(R. M. Gagne')提出八種學習類型,且彼此間形成一個學習階層,學生只要循序而上,就能習得簡單到複雜的基本能力。當學生學會花的屬性有花瓣、花蕊和花莖,因為百合、蘭花、玫瑰都有這些屬性,因此學生瞭解這些都是「花」,請問這是下列哪一種學習類型? (A)語文連結 (B)多重辨別 (C)概念學習 (D)原則學習。 |
|
|
蓋聶Gagné提出學習的八大階層 訊號學習->刺激反應->連鎖作用->語文連結->多重辨別->概念學習->原則學習->解決問題 |
A |
40 |
黃老師在撰寫單元活動設計時,會先擬定教學目標、分析學生需求,再依教學目標擬定具體目標及教學流程、教學評量。請問黃老師的課程設計比較接近下列何種模式? (A)目標模式 (B)情境模式 (C)校本模式 (D)歷程模式。 |
D |
41 |
課程學者許瓦布(J. J. Schwab)的核心課程思想之一是「課程慎思」(curriculum deliberation),與下列何項敘述的意義相符合? (A)沒有理論的課程發展是空的 (B)課程內容要涵蓋兒童生活的整體面貌 (C)課程目標要確切評估可達成的程度 (D)課程設計者須考慮選擇方案及決定適切行動方針。 |
A |
42 |
下列何者倡導學校應激發並維持人們的批判意識,著有《被壓迫者的教學》一書? (A)傅雷葉(P. Freire) (B)古德拉(J. Goodlad) (C)艾波(M. Apple) (D)派納(W. F. Pinar)。 |
C |
43 |
主張透過師生相互間的對話,可以讓學生瞭解自身不當行為、問題行為的癥結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並且讓學生學習解決自己的問題行為,請問這是何種班級經營模式? (A)行為改變模式 (B)獨斷訓練模式 (C)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D)現實治療模式。 |
|
|
Gordon的教師效能訓練 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TET 教師選擇沒有輸家法(no-lose method),又稱雙贏策略的協商方式,對學生保持開放和關懷,也維持學生的獨立性,以師生的相互依賴與需求的滿足來取代單項控制,找出問題所有權(problem ownership) |
C |
44 |
「個人不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才是個人的主宰」,提出集體意識與社會連帶的概念,請問是哪位教育家的主張? (A)孔德 (B)杜威 (C)涂爾幹 (D)邊沁。 |
B |
45 |
下列何者教育視導模式,主要目的在於透過視導人員與教師的直接互動,激發教師尋求不斷的專業成長,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增進教學效果? (A)現場本位視導 (B)臨床視導 (C)發展性視導 (D)同儕視導。 |
|
|
※臨床視導 Clinical Supervision = 診療視導 由 Cogan.Goldhammer和Anderson提出 視導人員與教師彼此在【面對面】的互動下,於【實際教學現場】予以觀察、分析與評鑑 |
B |
46 |
下列何者「不是」組織衝突的深層原因? (A)情緒上的干擾 (B)價值觀的差異 (C)認知的歧異 (D)利益的衝突。 |
|
|
組織衝突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為表層、深層與根層等三層,分述如下(吳宗立,2003;張德銳,1995;謝文全,2004): (一)表層原因 這是表面的原因,包括目標的不一致、責任的不明確、角色衝突或期望差異、權力的不平等、酬賞的不公平、溝通失敗或不良、次級文化的矛盾與不包容、價值觀的差異、法令和程序的僵化、組織氣氛的不當影響、外部環境的壓力等。 (二)深層原因 這是隱藏在表層原因之下的深一層原因,包括利益衝突、認知歧異、情緒干擾等三項。光有表層原因並不會造成衝突,唯有這些表層原因之下,潛藏著深層原因,衝突才會顯現。 (三)根層原因 這又是隱藏在深層原因之下的更深一層原因,是形成深層原因的根本原因。利益衝突、認知歧異、情緒干擾會導致衝突,乃是因組織、團體或成員之間的工作有互依性,而資源又有限,不夠彼此之所需,衝突才會產生。因此,根層原因即是工作互依性、資源有限性。 |
D |
47 |
下列有關「教育命令」的敘述,何者為「非」? (A)教育命令不得牴觸教育法律 (B)教育命令是一種委任命令 (C)教育命令是一種授權立法 (D)教育命令的效力高於教育法律。 |
|
|
效力高到低是:憲法→法律→命令 |
C |
48 |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目的,下列何者為「非」? (A)增進教師專業 (B)提升教學品質 (C)作為績效考核 (D)增進學習成效。 |
A |
49 |
信度係數的可能數值恆介於下列哪一個範圍? (A)0.00~1.00之間 (B)-1.00~0.00之間 (C)-1.00~1.00之間 (D)任何數值皆可。 |
D |
50 |
兒童身心發展的過程,依循著下列哪一種順序? (A)籠統→統整→分化 (B)分化→籠統→統整 (C)統整→籠統→分化 (D)籠統→分化→統整。 |
- Jul 22 Sun 2012 14:09
101屏東國小代理教育科目簡單解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