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11 |
在下列教育社會學理論派典中,何者傾向於認為學校教育的內容和過程,對社會各不同階級而言,是價值中立無特別意識型態的? (A)批判理論 (B)衝突理論 (C)結構功能論 (D)象徵互動論。 |
D |
12 |
教育哲學家對於教育目的,大致把它區分為「內在目的」和「外在目的」 兩種,下列何項屬於「內在目的」? (A)培養具有就業能力的人 (B)培養具有休閒能力的人 (C)培養具有服務公職能力的人 (D)培養具有思考能力的人。 |
A |
13 |
下列的教育家中,對弱勢兒童特別施以「教育愛」與「關懷」而著稱的是 那一位? (A)裴斯塔洛齊(Pestalozzi) (B)蒙特梭利(Montessori) (C)福祿貝爾(Froebel) (D)盧梭(Rousseau)。 |
|
Sol |
提倡教育愛的有Spranger、Pestalozzi Pestalozzi:認為教育愛是不分階級性別,而且對於越貧窮的兒童更須給予更多教育關懷,並使其皆具有一技之長,這才是教育的最有價值所在。(林玉體。西洋教育史。文景,P.322) Spranger:教育愛是一種文化創生之愛,認為教育即是使主觀個性客觀化,可以選擇、保存、傳遞、創造與更新文化。(林玉體。西洋教育史。文景,P.496-498) |
D |
14 |
為了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該避免使用下列何項策略? (A)學習作業與學生需求相符 (B)上課生動活潑 (C)學習成就強調自我比較 (D)學習作業具有高難度。 |
A |
15 |
評鑑的意義詮釋隨時代而不同,所謂「第四代評鑑」,是將評鑑視為 (A)協商 (B)判斷 (C)描述 (D)測量。 |
|
Sol |
(1)第一代評鑑:1910-1930,使用測驗測量學生的能力,根據表現編制相關位置表。視為「測量」 (2)第二代評鑑:1930-1967,為實際了解學生表現,允許教師描述學生間的差異,並開始涉入許多的方案評鑑。視為「描述」 (3)第三代評鑑:1967-1987,認為評鑑者即為判斷者,教師產生價值判斷的需求,而基於底定的規則,評斷方案或是學生的表現。視為「判斷」 (4)第四代評鑑:1987-迄今,強調所有相關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 視為「與相關政策利害關係人協商」 |
- Jun 12 Sun 2011 19:52
100學年度臺北市幼稚園教育專業Q11-15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