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1 |
著有「愛彌兒」一書,認為『一切出於自然創造者都是善,一經人手即變壞』,這一位教育哲學家是: (A)杜威 〈B)柏拉圖(C)盧梭 (D)奧古斯丁 |
|
SOL |
關鍵字:愛彌兒 盧梭1762年<愛彌兒>一書裡主張「實物的認識」及「感官的訓練」 盧梭(J. J. Rousseau)在「愛彌兒」一書中強調人的教育來自三種途徑,分別是自然、事物及人 |
C |
2 |
依據美國學者布魯姆(B. S. Bloom)的主張,下列認知領域教育目標中,何者的層次最高? (A)應用 (B)分析 (C)綜合 (D)理解 |
|
SOL |
1.知識Knowledge 所學材料的記憶 ex SARS是由哪一國傳染 2.理解Comprehension 掌握材料意義 ex 將中文翻譯成英文 3.應用Application 新的具體情境 ex 課堂學的東西到日常生活實施 4.分析Analysis 整體解析為部份 ex 知道車子內部構造與組成 5.綜合Synthesis 部分組合成整體 6.評鑑Evaluation 價值判斷的能力 |
B |
3 |
著有「純粹理性批判」一書,認為『沒有內容的思想是空的,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的』 ,這一位教育哲學家是: (A)杜威(J. Dewey) (B)康德(I. Kant) (C)涂爾幹(E. Durkheim) (D)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
|
SOL |
考古題:95苗栗縣國小暨幼稚園代理第4題 |
C |
4 |
主張『人心最初猶如白板,無所謂先天觀念的存在,一切知識皆來自感覺及反省所得的 經驗』,這一位教育哲學家是: (A)杜威(J. Dewey) (B)康德(I. Kant) (C)洛克(J. Locke) (D)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
|
SOL |
關鍵字:白板 |
D |
5 |
李小明是個典型的國三男生,在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展論中,下列哪個階段最 適合描述他現階段的認知發展: (A)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B)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C)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s)(D)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s) |
|
SOL |
關鍵字:國三男生 (A)感覺動作期0-2 (B)前運思期2-7 (C)具體運思期7-11 (D)形式運思期11以上 |
C |
6 |
王小英是是一位典型的國三女生,在艾瑞克森(E. 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論中,下列哪個階段最適合描述她現階段的人格發展: (A) 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 (B) 信任對不信任(trust vs. mistrust) (C) 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D) 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initiative vs. guilt)。 |
|
SOL |
關鍵字:國三女生 0~1歲(嬰兒期):信任 vs 不信任 1~3歲(幼童期):自主行動 vs 羞怯懷疑 3~6歲(學齡前):自動自發 vs 退縮愧疚 青年期:自我統合 vs 角色混淆 |
B |
7 |
教育哲學家杜威(J. Dewey)主張「教育即生長」,而生長的基本條件為未成熟,請問杜威所指「未成熟」係下列哪兩大特徵: (A)獨立性與可塑性 (B)倚賴性與可塑性 (C)獨立性與任性 〈D)倚賴性與任性 |
|
SOL |
考古題:98北縣國小一般師教育 11題 杜威認為生長之所以可能,是生物處於「未成熟的狀態」。
我們通常由消極方面去看「未成熟」,把「未」解釋成「缺乏」的意思,但從生長的可能性來說,「未成熟」卻代表向前發展的可能性,這種狀態又有下列兩特性:
依賴性:指幼小兒童,必須依賴成人而生活,這種天性由積極方面來看,正是兒童經驗得以加速成長的有利條件,由於人類生活的依賴性大,依賴期長,才使得豐富的文化成就能傳遞給下一代,也才使兒童能在短短數年的時間,學習到一個民族須經長久歷史才逐漸孕育出來的寶貴生活經驗。
可塑性:指尚未成長者,所具備的生長潛能。杜威認為,有機體的生長並不因外界的壓力而任意改變,而是依賴它本身的發展趨向,有選擇性的吸收周圍環境的優點,藉以增長經驗,而應付未來所可能產生的任何困難。所以缺乏可塑性,就是缺乏可以改變的彈性和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 |
A |
8 |
主張「道德教育應注重學生道德判斷力之發展及啟發」,並將道德認知發展區分成為「 三個時期六個階段」的思想家是: (A)柯爾堡(L. Kohlberg) (B)皮亞傑(J. Piaget) (C)杜威(J. Dewey) (D)笛卡兒(R. Descartes) |
|
SOL |
關鍵字:三期六段 |
D |
9 |
思想上追求「多元論」、「反體系性」、「反中心性」、「反整體性」、「反權威性」 ,其教育主張重視批判思考、多元價值觀,去除權威與中心霸權的教育哲學觀為: (A)實證主義(positivism) (B)經驗主義(empiricism) (C)理性主義(rationalism) (D)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
|
SOL |
考古題:臺南縣95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選試題卷 關鍵字:多元 |
D |
10 |
下列那一種哲學派別主張:「善就是快樂,惡即是痛苦,令他人快樂的行為就是善行,善惡的標準應依行為後果來衡量」? (A)人本主義 (B)理性主義 (C)經驗主義 (D)功利主義。 |
|
SOL |
功利主義(=快樂主義) Aristippus阿里斯底帕斯、Epicurus伊壁鳩魯、Mill彌爾、Bentham邊沁 |
- Aug 12 Fri 2011 12:13
99台北市濱江國中代理教甄試題Q01-10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