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51 |
某位學生平均每節課打瞌睡二十分鐘,老師與他約定若每節打瞌睡能減少為十分鐘內,就可得到一個點數。此為何種增強策略? (A) 區別性增強低頻率行為(DRL) (B) 區別性增強替代行為(DRA) (C) 區別性增強不相容行為(DRI) (D) 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DRO) |
||||||||||||
|
解 |
Parrish,1997
|
||||||||||||
B |
52 |
教師在一項教學活動甲未完成,就進入下一個教學活動乙,而後再回到先前 的教學活動甲,此謂之何種急動教學轉換? (A) 插入 (B) 晃盪 (C) 截斷 (D) 搖擺不定 |
||||||||||||
|
解 |
(A) 插入thrust,突然進行一活動,學生無心理準備 (B) 晃盪dangles,一活動未完成即進入另一項,後又返回 (C) 截斷truncation,教師陷入懸而不決,無法回覆被擱置的活動 (D) 搖擺不定flip-flop,在一教學中,又回到先前學生認為已完成之活動。 |
||||||||||||
B |
53 |
字盲現象(word-blindness) 是一種常發生於何種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問題? (A) 視覺障礙 (B) 學習障礙 (C) 語言障礙 (D) 智力障礙 |
||||||||||||
|
解 |
視覺收訊作用(receptive-visual)不易理解看到的文字﹑數學等符號﹐雖視而不易懂﹐有人稱之為字盲(word blindness)。他們是認知作用的困難﹐不能兼指視障與弱視。 |
||||||||||||
B |
54 |
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學生最大的差別在於下列何者? (A) 生活自理能力 (B) 語言能力 (C) 刻板行為 (D) 社交互動能力 |
||||||||||||
|
解 |
亞斯柏格症兒童有很多特徵和自閉症兒童雷同,唯一不同的是,. 亞斯柏格症兒童並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 |
||||||||||||
A |
55 |
「教師扶學生的手描寫字→輕扶學生的手描寫字→輕觸學生的手描寫字→ 口頭要求學生描寫字→學生能自己仿寫字→學生能自己寫字」。上述寫字教 導過程,稱之為何種方法? (A) 褪除法 (B) 工作分析法 (C) 行為塑造法 (D) 倒退串連法 |
||||||||||||
|
解 |
褪除法:欲達到行為目標,指導者先由完全的協助, 逐步減少其協助。 |
- Jun 07 Tue 2011 19:23
國立臺東實小100學年度教師甄試 Q51-55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