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眼」原或作「一板三眼」。

「一板一眼」是從戲曲音樂演變出來的成語。

板和眼是傳統戲曲中表示音樂的節拍名稱。在每一小節中以檀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拍為「眼」。簡單來說,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節的一拍。

戲曲之板眼可分「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以四拍為一小節,第一拍敲檀板一記,稱為「板」,後面三拍各敲一記鼓,則稱為「眼」。

「一板一眼」以二拍為一小節,第一拍敲板,第二拍敲鼓。

所以無論「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都有節拍清楚的意思,可用來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

如清代吳趼人的《糊塗世界.卷六》:

「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晚清的環境,人人講關係,走門路,如果孔子再世,還用他那一套仁義道德,一板一眼地只會讀書,終究也只能當一個書呆子而已。

在今天的用法上,「一板一眼」較為常用。

如:「他這個人做事向來一板一眼的,你擔任祕書,千萬馬虎不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iitwo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