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1

哲學中企求建立關於評鑑行為與藝術等價值的標準,譬如設定「人應該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等,此種活動是?

A)綜合(B)思辨(C)規範(D)分析

D

2

歐希爾(A. O' Hear)認為個人必須能就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信念、職業、人生態度進行明智選擇,針對培養上述這項能力的教育內容是?

A)職業準備的教育(B)道德教育(C)創造思考教育(D)通識教育

C

3

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之中,實踐智慧(practical wisdom)是何種德行?

A)自然德行(B)品格德行(C)理智德行(D)義務德行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是特別重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人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德行為主。德行倫理學重視良好品德培養,對有德行者加以推崇。

理智德行又分五種:科學知識(episteme)、技藝(techne)、理性直觀(nous)

實踐智慧(phronesis)、哲學智慧(sophia)

B

4

倫理學上判別一件事情或行為的是非善惡,如果是依行為結果能否增進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此種理論是?

A)德行論(B)效益論(C)義務論(D)神律論

 

效益論(utilitarianism):主張人類的一切行為應以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目的。代表人物:邊沁、彌爾。

C

5

自由民主社會中,人們對自己的道德信念缺乏信心,面對道德信念的衝突充滿無力感,更不敢負責地將道德傳遞給下一代。下列誰指出這種現象?並稱之為什麼?

A)洛爾斯(J. Rawls)所指的「去正義化」

B)皮德思(R. S. Peters)所稱的「去道德化」

C)曼德斯(S. Mendus)所指的「去道德化」

D)李可納(T. Lickona)所稱的「去品格化」

 

Mendus提到,在自由多元的社會中,存在著去道德化教育(de-moralizing

education)的現象。

所謂的「去道德化教育」是指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提倡價值的多元化,學校教師認為各種道德議題與道德價值事涉敏感,往往對此避而不談。

Mendus進一步指出這種現象是自由民主社會中的通病,人們對自己的道德信念缺乏信心,面對道德信念的衝突充滿無力感,更不敢負責地將道德傳遞給下一代。

 

Mendus1998)分析,造成這種教育去道德化的現象有三種原因:

1)自由民主社會通常也是價值多元社會,造成道德相對主義(moral relativism)盛行。道德相對主義相信道德是相對的,由於過分強調開放與寬容,因而不敢論斷道德是非,且認定道德判斷是一種武斷、任意隨性的活動。

2)當代社會瀰漫一股鄉愿的作風,怯於在論辯中選邊,造成一種錯誤的流行看法,即不能輕易說別人錯,只能說他有不同意見;否則會被認為魯莽、甚至是不道德。

3)實證主義標榜研究時價值中立,造成對於有關價值爭議的論辯皆無明顯定論,對錯沒有任何依循,只好訴求個人好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iitwo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