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71

教師在編製學科自編測驗時,以下哪個條件最重要?

(A) 鑑別度要高,使好壞能夠分辨出來

(B) 難度要夠,才能達到測驗的目的

(C) 教過的與沒教過的題目要相當

(D) 使用雙向細目表以提升內容效度

 

雙向細目表包含教材內容、教學目標

C

72

以下哪一個選項的教學屬於國語科的形式深究的一部分?

(A) 了解課文大意 (B) 體會文章意境 (C) 尋找段落大意 (D) 生字新詞指導

 

形式深究:課文文體、結構結構分析、各段落大意、修辭、句型等。

D

73

主張教學者應設計困難問題讓學生活用所學教材以解決的,是哪位學者?

(A) 維果斯基    (B) 史金納       (C) 奧蘇貝爾    (D) 杜威

 

問題解決法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重視問題解決過程 How to Solve 是杜威的大著

重視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連結,且善用情境設計,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澄清、檢驗與應用所學。

C

74

史金納箱對老鼠的操作制約實驗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A) 選對增強物 (B) 增強次數夠 (C) 增強時機恰當 (D) 選到夠聰明的老鼠

D

75

有的教科書認為已經聯結好了的刺激反應,如果沒有繼續給予增強,這個聯

結最終必然消失。事實上這不是真的,只要運用間歇性增強的方法就可以使

聯結長期有效。以下關於間歇性增強法,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 只有當刺激與反應已經聯結好了之時,間歇性增強才能有效運作

(B) 間歇性增強法的實施,並不是每次個體對刺激有正確反應時都增強,而

是增強頻率由密集逐漸減少到最後沒有增強

(C) 間歇性增強法根據個體對增強的期待所產生之持續反應的動機

(D) 由間歇性增強原理所建立起來的聯結,比持續性增強原理所建立起來的聯結還有

 

研究結果發現,「連續性增強」在行為塑造的效果較好,也就是說,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改變行為,但相對來說只要一停止增強,行為消退的也快

反之,「間歇性增強」雖然無法很快地改變行為,但一旦行為改變已經發生,那在行為的維持上卻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因為行為者會期待再次受到酬賞,甚至投資報酬率再低也樂此不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niitwo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